10

2019

-

07

清明,回忆故乡的味道


今天便是清明节,远在千里之外的我们忍不住怀念起家乡的味道。我们现在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的地方过的,至于节庆还是要适合生活的家乡才有浓浓的氛围。

 

 

回忆小的时候,母亲总会在大大小小的节庆日做小吃,清明节自然没有落下。

 

 

我们总是会在母亲的吩咐下一手挎着篮子,去田间地头摘一种名字叫清明草的低矮植物,长长的叶片,上面仿佛积了一层薄薄的霜。

 

这东西很轻,占空间,往往要摘很多筐才够做一点塞牙缝的清明粑,不过有时候遇到同村的小伙伴,也能边聊有趣的事边摘,妙趣横生,时间过得很快,清明草也摘了很多。

 

看官们!可别小瞧这东西!它营养丰富,还具有具有降血压、治疗消化性溃疡、镇痛止咳等作用。您没事可做养生用,做成糕点,吃吃也无妨。

 

后来母亲将江米和按一定比例混合浸泡、晒到一定程度后后和清明草一起到街上的机房打。

 

 来自十里八乡的人们排成了长龙,那时的人们虽然没有手机,但与身边的人没有距离,虽然平时往来不多,但见面招呼还是打得热情似火,生活也过得惬意。

 

 

经过一番辛苦的操劳后,汗水凝结出的清明粑绿绿的,饱含大自然的气息,冒着热气,发出阵阵草香,让人垂涎三尺。

 

据说名称还是流落到贵州长顺的建文帝出家后难舍淳朴乡民的多次馈赠,根据其亲身体验的美味和食材命名的,有点来头吧!

 

回家后清明粑吃法多样。烤着吃,煎着吃,蒸着吃,回味无穷,蘸糖是必不可少的,小孩子一遇到好吃的,九头牛都拉不回来,非要吃成齐景(颈)公才罢休。

 

如今想想一切都随着城镇化的开发成为了最美好的回忆,不过中华传统的节日还是要红红火火的过,让子孙后代从我们中华文明的接力棒中薪火相传,壮哉中华!